摘要
滇桂黔三省(区)非遗构树皮造纸技术工艺保留了传统古法手工造纸工艺。现代造纸技术及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传统古法手工造纸技术工艺面临传承人老龄化、传统技术工艺流程更改、资源匮乏、市场低迷与经费短缺等困境与挑战。本研究通过对滇桂黔三省(区)传统构树皮造纸技术工艺的比较分析,根据构树原料特点,结合构树皮纸的实际使用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提出了加强教育与培养青年传承人、建立研究团队、还原非遗构树皮造纸工艺、活态数据库档案建设等非遗技术工艺复现的活态保护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资源保障、环保工艺改造、非遗产品创新研发、文旅思维创新、非遗与新媒体融合推介、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市场开拓与创新活化传承策略,为非遗技术工艺保护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
构树皮造纸技术工艺,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造纸方法,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西南滇桂黔三省(区)少数民族众多并杂居,受地理因素及文化习俗的影响,多地保留了古法手工造纸技术工艺。虽然其大多保留了传统的工艺手法,但也因当地原料供应不同存在差异。随着现代造纸技术迅速发展,传统手工造纸模式逐步被取代,并影响到边远民族地区传统造纸业的生存,使得手工造纸这一古老技术工艺面临生存挑战。因此,保护与传承古法手工造纸技术工艺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传统古法手工造纸技术工艺,滇桂黔三省(区)各地政府积极组织申请了以构树皮为原料的传统手工造纸技艺非遗保护,包括贵州省丹寨石桥皮纸制作技艺、贞丰县小屯乡皮纸制作技艺、布依族皮纸制作技艺;云南鹤庆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傣族造纸技艺;广西隆安构树造纸技艺、广西贡川纱纸造纸技艺等。这些非遗项目为研究滇桂黔三省(区)非遗手工传统造纸技术工艺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便利条件与坚实基础,有利于深入比较分析构树皮手工造纸技术工艺,并探索更有效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本文旨在探讨构树皮造纸技术工艺的历史沿革、工艺流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传承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活化传承策略和创新保护路径。
造纸术起源于中国,东汉时期(公元105年)蔡伦发明了造纸
构树皮造纸技术工艺距今已有近2 000年历史,是中国造纸术的重要组成部
滇桂黔三省(区)多地将构树皮纸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显示了其在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认同中的重要地位,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和保
构树别名褚桃,为落叶乔木,适应性、抗逆性强,具有速生、易繁殖、轮伐期短、耐修剪等特
滇桂黔三省(区)非遗手工造纸使用的原料有构树皮、竹子、瑞香科植物(如荛花、狼毒等)等,其中构树皮与竹子最为常
造纸原料 | 纤维平均长度/mm | 纤维平均宽度/μm |
---|---|---|
构树皮 | 7.96~13.54 | 17.50~26.54 |
桉树 | 0.882~1.038 | 15.15~20.77 |
蔗渣 | 1.01~2.34 | 20 |
竹材 | 1.1~2.1 | 15 |
滇桂黔三省(区)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使用构树皮手工造纸的工艺流程基本相似,一般流程为:浸泡→蒸煮→洗料→选料→打料→制槽水→抄纸→榨纸→晒纸→揭纸→理纸,但在细节上存在一些区别与特
工艺流程 | 浸泡 | 蒸煮 | 洗料 | 选料 | 打料 | 制浆 | 抄纸 | 榨纸 | 晒纸 | 砑光 | 揭纸 | 理纸 |
---|---|---|---|---|---|---|---|---|---|---|---|---|
云南傣族构皮纸 | √ | √ | √ | √ | √ | 无纸药 | 浇纸 | 无 | 晒纸帘 | √ | √ | √ |
广西贡川纱纸 | √ | √ | √ | √ | √ | √ | √ | √ | √ | 无 | √ | √ |
贵州龙井村白棉纸 | √ | √ | √ | √ | √ | √ | √ | √ | √ | 无 | √ | √ |
注 工艺流程具备环节用“√”表示,工艺差异环节具体说明。
由
手工造纸工艺流程中,在浸泡、蒸煮、洗料、制浆等环节,滇桂黔三省(区)手工造纸助剂有所不同(
工艺环节 | 浸泡 | 蒸煮 | 洗料 | 制浆 |
---|---|---|---|---|
云南傣族构皮纸 | 活水 | 草木灰 | ||
广西贡川纱纸 | 石灰 | 烧碱 | 漂白粉 | “茛尾”或“枯桦”(音)、石灰、漂白粉 |
贵州龙井村白棉纸 | 池水 | 石灰、草木灰 | 仙人掌捣浆 |
由
草木灰、石灰和烧碱在浸泡、蒸煮环节添加是为了增强碱性,更好地去除原料中木质素等杂质,加快原材料软化以加速纤维的分解;漂白粉与石灰在洗料及制浆过程中起到漂白及防腐作用;由“茛尾”或“枯桦”(音)、仙人掌捣浆制成的植物胶作为纸药,对纸浆纤维的均匀分散起到重要作用,方便抄纸制纸,可以提高纸张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其中“茛尾”或“枯桦”(音)可能就是构树叶。其他地区手工造纸可能采用沙松树、木芙蓉、黄桑等树根,或紫胶、苣根汁这些能产生黏液的植物制成植物胶作为纸药。同时,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纳西族等地区,也存在与傣族相似的、不采用纸药浇纸工艺的传统造纸实
在手工造纸技术工艺流程中,蒸煮、打料、制浆、抄纸、榨纸、晒纸、砑光等环节均需使用特定的设备工具完成相应操作(
工艺环节 | 蒸煮 | 打料 | 制浆 | 抄纸 | 榨纸 | 晒纸 | 砑光 |
---|---|---|---|---|---|---|---|
云南傣族构皮纸 | 煮锅 | 木槌 | 地坑 | 固定纸帘浇纸 | 带纸帘晾晒 | 瓷碗等弧形工具 | |
广西贡川纱纸 | 煮锅 | 机械 | 梯形水泥槽 | 活动纸帘 | 重物 | 自然晾晒或烤炉 | |
贵州龙井村白棉纸 | 木甑或石甑 | 石碓 | 木槽或石槽 | 活动纸帘 | 重物 | 自然晾晒 |
手工造纸工具中,纸帘(抄纸的竹帘)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其决定了抄纸的质量与效率。云南傣族构树皮纸使用的固定式纸帘,是用竹片做框,纱布做底的长方形帘子,制作相对简单。广西贡川纱纸与贵州龙井村白棉纸使用的活动式纸帘,现在一般采用约1~2 mm大小细竹丝,通过麻线或鱼网线连接细竹丝制作而成。由于纸帘多由竹木材料制备,保存困难且缺少相关的文字记载,在考古中很少发现能够保存下来的纸帘样。因此,纸帘的制作技术十分宝贵,广西贡川的抄纸活动式纸帘的自制技术也成为复原古代纸帘制作技术的珍贵活体样
自2006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布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等,为构树皮手工造纸技术工艺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
滇桂黔三省(区)各地政府大力扶持构树皮手工造纸技术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如云南省地方政府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点发展目标,采取了编撰非遗乡土教材、建立传习基地等措施,促进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深入各民族村寨调查研究,整理制作包括傣族传统手工造纸技术工艺在内的非遗课件光盘,用于教学和研究,并对相关技术工艺进行了系统的记录和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尽管国家与滇桂黔三省(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很多相应的保护措施与策略,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构树皮手工造纸技术工艺等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仍面临诸多挑战。
构树皮手工造纸技术工艺的传承人多以家族传承为主,年轻一代对传统技术工艺的兴趣和文化认同逐渐减弱,传承意识淡薄,导致存在后继乏人困境。非遗传承人生活质量和传承环境未能得到有效改善,也是年轻人难以认同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非遗传承人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许多技术工艺精湛的传承人年迈体弱,有的甚至未能传承给后人就已离世,导致传统技术工艺的传承面临断层风险与困
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保护政策并积极实施保护措施,但民众包括一些管理部门普遍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只重视非遗项目的申报,轻视对非遗档案和传承人的保护,保护工作开展并不顺
在构树皮手工造纸过程中,需要砍伐大量2~3年树龄期的构树,仅使用树皮作为原料,树木利用效率较低,资源浪费严重;部分地区手工造纸使用树根作为纸药,导致树木被砍伐丢弃或枯死,对林业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而且,部分地区为追求经济利益,砍伐构树而种植桉树等经济林木。如广西规模化成片桉树种植,覆盖了原有构树种植区域,导致构树原料资源紧缺。
此外,传统手工造纸技术工艺在蒸煮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污染物,少量生产对环境影响不大;大量手工生产时如果严格按照古法造纸,污染物经适当处理,基本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但生产者为了追求生产速度,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使用了包括强碱、含氯漂白剂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生产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未完全分解的强碱和漂白剂,对当地水资源与环境造成污染。
一方面,现代造纸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使纸张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纸张售价低廉;另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人工成本急剧上升,手工造纸的成本飙升,但手工造纸市场却在萎缩,经济效益越来越差,导致手工造纸技术工艺逐渐边缘化。另外,各地经济转型影响了手工造纸业的发展。如广西贡川发现储量丰富的铝土矿,相对于手工造纸的微薄收入,村民们选择性地忽视了传统技术工艺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开采铝土矿脱离经济困境,获得新发
另外,保护和传承工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不足和资源分配不均成为制约保护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保护工作经费不足,导致普查手段落后、普查资料不完整、档案材料收集零散化和档案保护工作质量低下,进一步加大了对构树皮手工造纸非遗项目保护的严峻挑战。
因此,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传统手工造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采取适宜策略在保护传统技术工艺的同时,使其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实现经济效益与传统技术工艺传承双丰收。
非遗活态传承强调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日常行为活动进行活态保存,尽可能使其物质形态不发生变化,侧重于保持非遗的原汁原味,确保其传统特色和核心价值得以传承。非遗活化传承则是进一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各种方式,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确保其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保持其传统特色和核心价值。这种方法侧重于对非遗的创新和发展,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非遗构树皮手工造纸技术工艺的传承过程中,应采取适宜的保护策略,既要确保非遗传承载体的活态复现与保持,又要进一步推动传统技术工艺的创新、活化提升与传承。
构树皮手工造纸非遗传承人断层的深层次原因是年轻人的非遗保护意识淡薄。通过教育培训将非遗知识与技能传授给新一代年轻人,是确保非遗项目持续传承的重要手段。各级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应法规,支持与实施非遗文化教育。包括设立专门培训机构组织非遗文化培训,或与各级学校合办非遗讲座,普及非遗知识,提高传承保护意识;结合传统节庆、文化展览等,举办非遗节庆活动,增加非遗项目的曝光度和参与度;组织非遗文化入社区,复现非遗文化生活场景,调动社区青年参与互动,尽可能让非遗走进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以培养更多青年非遗传承人。
另外,通过提高非遗传承人政府补贴、提供免费工作场所、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积极改善非遗传承人生活条件与传承环境。鼓励传承人多收徒、勤授艺,对成绩突出、工艺水平高的传承人,给予适当表彰,邀请其参加各类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进而提升青年人对非遗传承人的认可度与荣誉感,做到主动吸引并留住青年人才。
还原非遗工艺的原貌、保持非遗的原生态,是活态传承的关键体现。构树皮手工造纸非遗传承由于传承年代久远、缺少相关资料及现代技术渗透的原因,部分技术工艺可能改变或失传,但是传承人个人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完整复原非遗技术工艺原貌。需要政府文化部门等相关机构组织建立非遗技术工艺专业研究团队,从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复现试验、工艺完善、工艺复现等环节对非遗项目技术工艺流程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指导传承人参与理论研究工作,协助实现非遗技术工艺复现。
(1)非遗构树皮手工造纸整体工序流程还原
活态传承需要严格保持传统技术工艺的原貌,意味着非遗传承人必须确保工序流程每一道步骤均符合传统技术工艺记载,以体现非遗项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手工造纸非遗项目中,滇桂黔三省(区)各地记录与展现的工序流程差异较大。一是由于抄纸、浇纸工艺存在差异,二是流程步骤细化程度不同,三是流传过程中演绎程度不同。可以参考古籍文献与现有地域保留的手工造纸“五步流程十一道工序
(2)传统手工造纸生产工具还原
构树皮手工造纸过程,工序繁多且费时费力,劳作强度较大,部分地区为降低劳动强度,选择对生产工具进行了替换。如使用机器打浆,扇形刀片切断了纤维的纤长状态,导致纸张韧性变差,质量下降。但是在还原工具选择上,手工劳作并非首选,应该因地制宜结合水力或畜力等碾料打浆,既还原了碾料打浆工序的原始劳作形态,又保证成形纸张的纤维质量;或设计模拟捶打的机器,保证成浆质量。其次,由于成本和制作难度等原因,传统手工造纸工具在某些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如重要的抄纸工具——竹帘,竹帘制作者为节约成本,使用竹丝宽达1~2 mm,导致抄出的纸张条纹明显,粗糙度增加,需要重新设计制作竹丝宽度为0.2~0.5 mm的竹帘,还原成形纸张的光滑平整。
因此,所有工序环节均要重新考察各工序是否符合传统手工造纸流程,对不恰当的使用或改良工具进行论证与还原试验,确保各工序工具及其使用场景符合传统流程。
(3)传统辅料助剂还原
为加快蒸煮速度,部分工艺选用强碱、含氯漂白剂等为辅料助剂。强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快木质素溶解与纤维分解的作用,但会损害原有的纤维结构,导致纸张的抗酸能力下降,耐久性变差;含氯漂白剂残留于纸张中会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纸张水解速度加快,对纸张张力造成破
非遗构树皮造纸工艺的环保改进主要是针对手工造纸的浸泡、蒸煮、打料、制槽水等工艺环节进行环保提升与改进。活水浸泡改为水槽浸泡,可以加入石灰防止腐坏并加速构树皮纤维结构松散;蒸煮环节使用石灰、草木灰等弱碱性助剂,不使用强碱;打料、制槽水(制浆)环节选择仙人掌、构树叶等不会对树林造成伤害的可再生原料做纸药;制槽水时加入适当的石灰替代漂白剂,既防止槽水变质又起到适当漂白作用,避免可能造成的环境破坏与污染。
使用过的助剂如石灰、草木灰等经排水沉淀,沉淀物可用于酸性红土壤的改良。仙人掌、构树叶等残料可以直接发酵还原于自然界。技术工艺改造既提升了整个手工造纸流程全环保需要,又保留了传统技术工艺的特色。
手工造纸的原料短缺已成为制约构树皮纸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植树造林是保障构树皮原料来源的重要举措。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效益推动,显然难以说服农户摒弃经济林木而种植构树,仍需要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与资金补贴推动构树的推广种植。对于市场需求产量较大地区,政府可以补贴资助成片构树种植农户;另外,充分利用构树的耐贫瘠特点,在喀斯特地区等无法成片种植经济林的地方种植,发挥其种植优势,让构树爬上石山,走进沟渠湿地、村前屋后,在荒地野沟、穷山僻壤的石山区完成植树造林。既绿化了环境,改良了土壤,又解决了构皮纸生产原料的问题,一举两得。充足的原料保障,确保了生产质量与工艺延续,也确保了传统技术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发扬。
非遗保护的投入成本相对较高,部分地区和机构可能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单纯依靠政府拨款来扶持非遗项目发展,仅解决了非遗项目的保留展示,没有得到社会和公众的认可与市场支持,很有可能始终停留在博物馆中。因此,通过创新开发与市场开拓,使非遗产品走出博物馆,进入大众生活,能使用、有需求,才是对构树皮手工造纸非遗技术工艺的最佳保护。不仅解决了紧缺的资金问题,还有效地保护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传统与现代技术、市场需求相结合,使非遗项目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增强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仅有助于非遗的日常保存,还通过互动和人的参与,最大限度地彰显其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充分发挥手工造纸技术工艺不可替代的民族性、特殊性、唯一性,使其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保留自身特色,将现代科技与非遗技术工艺创新融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产品。
(1)古籍修复用纸攻关
古籍修复用纸关系到古籍还原与长期保存,对纸张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严格按传统手工造纸技术工艺生产的构树皮纸具有纤维长、韧性好、张力强、光滑洁白、色泽经久不变的特点,符合需具备不腐、不蛀要求的古籍修复用纸的要求。目前,我国古籍约有5 000万册,其中超过20%的古籍亟待修复处
(2)合同档案用纸开发
历代在进行契约签订、制订家谱以及抄写佛教、道教经文等重要活动时,通常会精心挑选使用构树皮纸。构树皮纸不仅环保耐用,还具备防腐防蛀、吸墨性强、不易变色以及久存不陈等诸多优点,是记录重要文献的理想选择。在现代商业活动中,此类需求同样存在,且用量巨大,但缺少合同档案用纸品类的专业手工造纸厂家。传统手工造纸厂家可以选择专门生产此类合同档案用纸,既发挥纸张特色,又满足现代商业用纸存档需求。
(3)商业包装用纸对接
高档商品如茶叶、药材的包装要求高贵典雅、吸水、透气、耐用,可以通过对接高档商品生产厂家专门设计加入压花、金箔、彩图的包装用构树皮纸,进行重点开发。该类用纸除需要保证生产质量外,还有一定的美观要求,需要构树皮纸生产者具有设计开发能力。其次是特殊食品专用纸(如盐焗鸡专用纱纸)的需求,这类商品只需要保证纸品质量即可。其他各类工艺品包装纸、精密电子包装纸、礼盒包装、祭祀用纸、壁纸、擦拭设备用纸、捆钞条、烟花爆竹引线等多种行业也有使用需求,但这类纸张利润低,可替代性强,不是构树皮纸作为商业包装用纸的主要发展方向。
(4)书画用纸及文创工艺品融合研发
构树皮纸是传统手工纸中的杰出代表,其绵韧、平整、润柔等特质是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纸工艺品的主要载体,可以引导及推广用于现代书画创作及高档仿古书画中。其次,将设计研发融入日常生活使用的文创工艺产品中,纸质工艺品可以做成现代生活日常使用的纸扇、风筝、雨伞、装饰的灯笼、灯罩、壁纸等;还可以结合文创需求设计相应的Logo、生产生活场景等文化符号,制作纪念明信片、各类生活用品,将传统工艺产品与文创产品融入现代消费者的生活。该类商品蕴含深厚的文化价值,具有较高的文化溢价空间,值得考虑将其作为重点进行开发与生产。
(1)线上文化展览与推广
突破固有思维定势,开办线上永久非遗博物馆,随时随地让民众获得参观的机会。结合线下定期举办非遗文化展览和展示、节庆非遗文化表演、非遗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并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宣传非遗文化,线上线下结合,提高公众认知度,线上线下推广非遗创新文化产品等开拓非遗文化市场。
(2)文化旅游线路融合打造
构树皮手工造纸非遗项目所在地区一般较偏僻,给文化旅游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解决:一是在本县/市政府所在地开辟非遗博物馆区,通过推介方式吸引感兴趣的游客;二是结合本地其他旅游资源,串联成一日旅游线路,与其他景点共同开拓旅游市场,共同提高各景点经营能力;三是针对地理位置相对独立、远离其他景点的非遗项目,应突破传统思维局限,在沿途规划中打造民宿、漂流、探险这类娱乐与住宿的中间站点。同时,结合非遗项目特点,设计并打造独立新景点,进一步完善旅游线路布局,吸引游客参与高质量沿途体验,从而提升整体旅游吸引力。当然,要成功打造文化精品旅游线路,还需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宣传与推广工作,如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推广,积极与各大旅游电商平台展开合作,共同推介独具魅力的非遗旅游线路。
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等新媒体以及电商平台、游戏娱乐等以各种形式与现代人的生产生活密切融合,因此,非遗文化与现代化生活的融合,需要通过新媒体融合推广,既能推动经济发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又可以促进非遗文化的活化与传承。
(1)新媒体融合传播
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广泛覆盖和高度活跃的特点,有效推动传统工艺的传播与推广。在此过程中,需对非遗历史、技术工艺、文化内容进行创新,创作出消费者易于接受的主题内容,从而提高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要根据各平台的推送算法规律和特点,精心优化视频标题、描述和标签,提高非遗推介内容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搜索排名和曝光
(2)线上非遗社区建设
在非遗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构建线上非遗社区。非遗项目不仅通过数字模式进行展示,还能让非遗传承人与观众进行互动,分享非遗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对非遗感兴趣的用户参与交流和讨论。结合线下非遗入社区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非遗的知名度,还可以增强用户黏性,促进非遗技术工艺的品牌化建设和传承发展。
(3)数智技术提升传播效果
充分利用数智技术如全息投影、VR、3D建模等,设计年轻人喜欢的娱乐活动——非遗工艺游戏。设计非遗工艺游戏,吸引年轻人通过游戏的方式了解、熟知、认可该非遗工艺。非遗工艺游戏在新媒体平台上能够营造出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和仿佛亲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有助于提升受众的参与热情,激发年轻人对文化传承的兴趣。
(4)利用电商平台推广变现
电商平台的范畴并不仅限于传统的独立销售平台,还涵盖了各类能够开通销售通道的新媒体平台。借助电商平台,非遗传承人不仅可以全方位展示其产品,还能实现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动与销售。这种模式的融合,既能助力非遗传承人拓展市场影响力,又能为非遗的保护、传承与传播注入经济活力,提供有力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是保护构树皮手工造纸技术工艺的重要方式。研究通过对非遗构树皮手工造纸技术工艺流程的整理、改进及还原,既保证了传统技术工艺文化的传承,又解决了非遗传统生产的环保需求,兼顾了传统与现代的平衡。针对非遗构树皮手工造纸面临的诸多挑战,本文提出了青年传承人教育培养及还原传统手工造纸技术工艺、建立数字工艺档案等活态传承策略,并在保证非遗技术工艺活态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从工艺提升、原料保障、产品创新到融合新技术、新媒体进行市场开拓与传播等活化传承路径,使非遗构树皮手工造纸技术工艺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非遗保护传承与经济发展互促的良性循环。非遗融合现代生活的推广模式,为非遗构树皮手工造纸技术工艺的传播与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为全方位立体化保护非遗构树皮造纸技术工艺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带动围绕传统手工造纸的文化旅游、文创设计、游戏娱乐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在以后的非遗构树皮手工造纸技术工艺保护工作中,还要密切关注国内外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促进非遗构树皮手工造纸技术工艺保护传承与文化需求的结合,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使其在全球文化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共同推动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保护与传承事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739-742. [百度学术]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inese Archaeology · Qin and Han Volume[M]. 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2010:739-742. [百度学术]
范晔. 后汉书(卷78):宦者列传[M]. 北京:中华书局, 1965: 2513. [百度学术]
FAN Y. The Book of Later Han Dynasty (Volume 78): Biographies of Eunuchs[M]. Beijing: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65: 2513. [百度学术]
郭伟涛,马晓稳.中国古代造纸术起源新探[J].历史研究, 2023(4): 157-176. [百度学术]
GUO W T, MA X W. New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paper making in ancient China[J]. Historical Research,2023(4):157-176. [百度学术]
陈彪.浅论中国造纸术起源争议的两大观点——基于出土纸状物是否为纸及其断代的视角[J].中国造纸,2020,39(7):86-91. [百度学术]
CHEN B. Discussion on the Two Controversies on the Origin of Chinese Papermak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Viewpoint of Whether Unearthed Paper-like Objects is Paper and Its Archaeological Date[J]. China Pulp & Paper, 2020,39(7):86-91. [百度学术]
陈涛.唐宋时期造纸业重心的地理变迁[J].唐史论丛,2010(1):403-419. [百度学术]
CHEN T. The Geographical Changes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Paper Industry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J]. Tang History Series, 2010(1): 403-419. [百度学术]
石谷风.谈宋代以前的造纸术[J].文物,1959(1):33-35. [百度学术]
SHI G F. On Papermaking before the Song Dynasty[J].Relics, 1959(1): 33-35. [百度学术]
王欢欢.明清时期文化用纸材质初探[J].中国造纸,2016,35(9):43-46. [百度学术]
WANG H H. The Fiber Saw Material of Culture Paper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J].China Pulp & Paper, 2016,35(9): 43-46. [百度学术]
何北海,林润惠,梁钊鸿,等.岭南造纸文化的历史传承[J].中国造纸学报, 2024, 39(S1): 282-294. [百度学术]
HE B H, LIN R H, LIANG Z H, et al. The Historical Inheritance of Lingnan Papermaking Culture[J]. Transactions of China Pulp and Paper, 2024,39(S1): 282-294. [百度学术]
关月.纸的艺术史[J].艺术品鉴,2020(13):106-113. [百度学术]
GUAN Y. Art History of Paper[J]. Art Appreciation, 2020(13):106-113. [百度学术]
钟香驹.从造纸术摇篮到造纸工业现代化[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2(6):76-83. [百度学术]
ZHONG X J .From the Cradle of the Art of Papermaking to a Modernized Paper Industry[J].World Sci-Tech R&D, 2002(6):76-83. [百度学术]
刘微.浅述中国古代造纸术的传播与影响[J].造纸信息,2024(6):101-102. [百度学术]
LIU W.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Spread and Influence of Ancient Chinese Papermaking Technology[J]. Papermaking Information,2024(6):101-102. [百度学术]
DARD H. Papermaking: The History and Techique of an Ancient Craft[M].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1978:56-62. [百度学术]
郑也夫.造纸术的起源[J].北京社会科学, 2015(7): 4-15. [百度学术]
ZHENG Y F. The Origin of Papermaking [J].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2015(7): 4-15. [百度学术]
云南孟定傣族手工造纸技艺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J].纸和造纸,2016,35(10):49. [百度学术]
Yunnan Mengding Dai Handmade Papermaking Technology is the ‘Living Fossil’ of Ancient Chinese Papermaking.[J]. Paper and Paper Making,2016,35(10):49. [百度学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EB/OL]. 2006[2024-12-20].https://www.ihchina.cn/project.html?tid=8#sy_target1. [百度学术]
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Network, the National List of L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presentative Projects [EB/OL]. 2006[2024-12-20]. https://www.ihchina.cn/project.html?tid=8#sy_target1. [百度学术]
耿马:百年历史造纸术的“活化石”,耿马融媒,云南网[EB/OL]. (2024-08-16)[2024-11-04].https://lincang.yunnan.cn/system/2024/08/16/033188651.shtml. [百度学术]
GENGMA: ‘Living Fossil’ of a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of Papermaking, Gengma Rongmei, Yunnan Network[EB/OL]. (2024-08-16)[2024-11-04]. https://lincang.yunnan.cn/system/2024/08/16/033188651.shtml. [百度学术]
赵君超.广西壮族传统造纸手工艺的保护[J].中国造纸,2022,41(1):136. [百度学术]
ZHAO J C.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Papermaking Handicrasts of Zhuang Nationality in Guangxi[J]. China Pulp & Paper, 2022,41(1):136. [百度学术]
季辉.探索农业援疆新路[J].江苏农村经济,2018(2):30-32. [百度学术]
JI H. Exploring a New Road of Agricultural Aid to Xinjiang[J]. Jiangsu Rural Economy,2018(2):30-32. [百度学术]
陈玉婷,王嘉怡,许贵红,等.构树的繁殖技术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7,33(5):97-98. [百度学术]
CHEN Y T, WANG J Y, XU G H, et al. Breed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J].China Horticultural Abstracts, 2017,33 (5) : 97-98. [百度学术]
中国科学院. 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24. [百度学术]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lora of China[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8:24. [百度学术]
贝维静.滇桂民族手工造纸技术多样性研究[D]. 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0. [百度学术]
BEI W J. Research on Technical Diversity of Yunnan and Guangxi Ethnic Handcraft Paper Making [D]. Nanning: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2010. [百度学术]
杨振寅,李昆,廖声熙,等.不同类型构树皮的纤维形态、化学组成与制浆性能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65-68. [百度学术]
YANG Z Y, LI K, LIAO S X, et al. Influence of Types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Fiber Morphology and Pulping Properties of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Bark[J].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7(6): 65-68. [百度学术]
曹邦威.略论广西发展造纸工业的原料对策[J].西南造纸,2003(1):11-14. [百度学术]
CAO B W. Discussion on the raw material countermeasures of Guangxi paper industry development[J]. Southwest Papermaking,2003(1):11-14. [百度学术]
姜磊,廖声熙,李昆,等.构树皮化学成分、纤维形态与制浆性能分析[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3):71-75. [百度学术]
JIANG L, LIAO S X, LI K, et al. 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Fiber Morphology and Pulping Properties of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Bark[J].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2007(3):71-75. [百度学术]
薛崇昀,贺文明,聂怡,等.桉树无性系纸浆材材性分析[J].中国造纸,2009,28(9):32-35. [百度学术]
XUE C Y, HE W M, NIE Y, et al. Study on the Wood Characters of Eucalyptus Clone[J]. China Pulp & Paper, 2009,28 (9): 32-35. [百度学术]
梁永超,万辉,邱坚,等.9个桉树无性系木纤维径向变异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 2024,53(1):66-71. [百度学术]
LIANG Y C, WAN H, QIU J, et al. Study on radial variation of wood fiber in 9 Eucalyptus clones[J]. Western Forestry Science, 2024, 53(1): 66-71. [百度学术]
黄巧玲,莫皓翔,李薇,等.特种纸用植物纤维原料[J].中国造纸,2023,42(8):69-74. [百度学术]
HUANG Q L, MO H X, LI W. et al. Plant Fiber Raw Materials for Specialty Paper[J]. China Pulp & Paper,2023,42(8):69-74. [百度学术]
范述捷,苏振华,杨彬,等.竹材在造纸行业的高效利用[J].中国造纸,2022,41(8):90-96. [百度学术]
FAN S J, SU Z H, YANG B, et al.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Bamboo in Papermaking Industry[J]. China Pulp & Paper, 2022,41(8): 90-96. [百度学术]
王文波.贵州丹寨县石桥村苗族古法造纸工艺调研及产业开发对策[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百度学术]
WANG W B. Guizhou Danzhai Located Shiqiao Village the Miao Nationality Ancient Papermak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D].Xi’a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2019. [百度学术]
莫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发展[D].昆明:云南大学,2014. [百度学术]
MO L.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 Kunming: Yunnan University,2014. [百度学术]
韦丹芳.贡川壮族纱纸的考察研究[J].中国科技史料,2003(4):12-32. [百度学术]
WEI D F. A Technology-anthropology Research on the Gauze Paper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in Gongchuan[J]. Chine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History,2003(4):12-32. [百度学术]
郑冬青,彭银,张金萍.贵州贞丰县龙井村白棉纸制作工艺调查及纸张性能研究[J].四川文物,2014(2):93-96. [百度学术]
ZHENG D Q, PENG Y, ZHANG J P. Investigation on Making Technology and Properties of White Cotton Paper from Longjing Village, Zhenfeng County, Guizhou[J]. Cultural Relics of Sichuan,2014(2):93-96. [百度学术]
李晓岑.纳西族的手工造纸[J].云南社会科学,2003(3):71-74. [百度学术]
LI X C. Handmade Papermaking of Naxi Nationality[J]. Yunnan Social Sciences,2003(3):71-74. [百度学术]
董亚宁.勐海县曼召村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保护效果评价体系研究[D].昆明:云南农业大学,2022. [百度学术]
DONG Y N.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Protection Effect of Traditional Handmade Papermaking Skills in Manzhao Village, Menghai County[D]. Kunming: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2. [百度学术]
徐印印,郭宜龄,沈俐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BRMP评估分析——以傣族手工造纸技艺为例[J].对外经贸,2016(6):84-88. [百度学术]
XU Y Y, GUO Y L, SHEN L Y. BRMP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taking Dai Handmade Papermaking Skills as an Example[J].Foreign Trade, 2016(6): 84-88. [百度学术]
周旻茜,刘建洁,封华强,等.广西民族非遗保护定制式平台研究[J].绿色科技,2019(5):203-204. [百度学术]
ZHOU M X, LIU J J, FENG H Q, et al. Research on Guangxi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Customized Platform [J].Green Technology, 2019(5): 203-204. [百度学术]
陈彪.广西隆安联造村壮族纱纸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4(1):23-28. [百度学术]
CHEN B.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Zhuang Gauze Paper in Long’an Lianzao Village, Guangxi[J].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8,24 (1): 23-28. [百度学术]
杜沂倩.乡村振兴视域下贵州古法造纸传承与保护探析[J].造纸信息,2024(4):27-30. [百度学术]
DU Y Q. Analysis on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Guizhou Ancient Paperma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J]. Papermaking Information, 2024(4): 27-30. [百度学术]
周梅,杨军昌.贵州民族“非遗”生产性保护研究——以黔西南州民族“非遗”为例[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4(2):3-33. [百度学术]
ZHOU M, YANG J C. Research on the Productive Protection of Guizhou Ethnic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aking the Ethnic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Southwestern Guizhou as An Example[J].Population · Society · Legal Research, 2014 (2): 3-33. [百度学术]
闫昌凤.广西非遗工艺美术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4(10):61-64. [百度学术]
YAN C F. Research on the Digit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ts and Crafts in Guangxi[J]. Comedy World (Second Half of the Month), 2024(10): 61-64. [百度学术]
于雯青,李燕,张舒彤.傣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建档保护研究[J].云南档案,2019(2):56-58. [百度学术]
YU W Q, LI Y, ZHANG S T. Dai Paper-cut Inputting State-level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Research[J]. Journal of Yunnan Archives, 2019(2):56-58. [百度学术]
韦丹芳.广西贡川壮族民间传统纱纸工艺的保护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2):14-22. [百度学术]
WEI D F.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Zhuang Folk Gauze Paper Technology in Gongchuan, Guangxi[J].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9(S2): 14-22. [百度学术]
耿马芒团:5步流程11道工序,白棉纸在此浮沉了600年[EB/OL]. (2023-04-18) [2024-11-04].https://society.yunnan.cn/system/2023/04/18/032552791.shtml. [百度学术]
Gengma Mangtuan: 5-step Process 11 Procedures, White Cotton Paper Floated and Sank Here for 600 Years, Yunnan Net[EB/OL].(2023-04-18)[2024-11-04]. https://society.yunnan.cn/system/2023/04/18/032552791.shtml. [百度学术]
邓倩蓉,隋长强,褚成阳.四川夹江传统手工竹纸制作技艺探究——以状元纸坊为例[J].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1(1):4. [百度学术]
DENG Q R, SUI C Q, CHU C Y. Sichuan Jiajiang Traditional Handmade Bamboo Paper Production Skills to Explore-taking Zhuangyuan Paper Mill as An Example[J]. Beauty and Times: Creativity (I), 2021(1): 4. [百度学术]
桑皮造纸:古老手工技艺重现生机[J].福建纸业信息, 2014(23):1. [百度学术]
Mulberry Skin Papermaking: Rejuvenating Ancient Craftsmanship [J]. Fujian Paper Industry Information, 2014(23):1. [百度学术]
INABA M, CHEN G, UYEDA T T, et al. The Effect of Cooking Agents on the Permanence of Washi (Part II)[J]. Restaurator, 2002, 23(3):133-144. [百度学术]
陈刚. 日本对传统造纸技术的保护及其启示[J]. 文化遗产, 2012(4):69-78. [百度学术]
CHEN G. Japan’s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Paper Making Technology and Its Inspiration[J]. Cultural Heritage, 2012(4):69-78. [百度学术]
汪帆,刘华.古籍修复用纸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全国非遗手工纸的实地考察[J].中国造纸,2024,43(10):122-127. [百度学术]
WANG F, LIU H.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aper Production for the Restoration of Ancient Books—On Site Investigation Based on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ndmade Paper[J]. China Pulp & Paper, 2024,43(10): 122-127.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