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比较了纸浆卡伯值、高锰酸钾值、贝克曼值的测试方法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分析了使用贝克曼值监测低木质素纸浆硬度的优势,介绍了针对低木质素纸浆某企业贝克曼值测试方法的技术调整,并从反应液的浓度、酸度、固液比、反应时间以及方法的重复性论证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连续10批的未漂马尼拉麻检测数据显示,高锰酸值为3.5~4.2,极差0.7,贝克曼值为23.4~28.2,极差4.8,贝克曼值具有更优的灵敏度。
纸浆硬度是反映纸浆中以残余木质素为主的还原性化合物含量的技术指
卡伯值、高锰酸钾值是常用的纸浆硬度测试方法,在特定条件下,2种方案的测试结果有一定的关
在实际生产中,对于木质素含量特别低的纸浆(高锰酸钾值或卡伯值<5),由于批次间卡伯值或高锰酸钾值的绝对值差异小,测试结果准确到小数点后1位,不易监测其硬度的波动情况,因此使用贝克曼值测定纸浆硬度。贝克曼值所用高锰酸钾的浓度比卡伯值、高锰酸钾值稀释了5倍,同时纸浆量加倍,因此贝克曼值的测试结果精度相比于卡伯值或高锰酸钾值提高了数倍,批次间的波动放大后,将有利于生产企业的日常监测。本研究讨论了贝克曼值在低木质素纸浆日常检测中的优势,提供了针对低木质素含量纸浆的测试方案优化与确证过程。
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c(KMnO4) = (0.004 0±0.000 1) mol/L,c(KMnO4) = (0.020 0±0.000 1) mol/L;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酸性介质),c[(NH4)2Fe(SO4)2] = (0.020 0±0.000 1) mol/L;不同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 = (0.200 0±0.000 5) mol/L,c(Na2S2O3) = (0.100 0±0.000 5) mol/L;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c(H2SO4) = 0.5 mol/L,c(H2SO4) = 2 mol/L;碘化钾溶液,c(KI) = 1 mol/L;淀粉指示剂(质量分数0.5%溶液)。上述试剂的配制方案参考GB/T 601—2016、GB/T 1547—2004。
中性硫酸亚铁铵溶液配制,将0.78 g硫酸亚铁铵加入到100 mL水中溶解,即配即用。
疏解后的湿纸浆装入布袋拧干或用脱水机脱水,然后揉散,纸浆水分在80%左右。用天平称取4份约10 g(称准至0.005 g)纸浆,2份用于测水分,2份用于纸浆硬度测试。
用移液管吸取(100.0±0.1) mL (0.004 0±0.000 1) 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及5 mL H2SO4(0.5 mol/L)溶液于500 mL烧杯中,水浴调节溶液温度至(25±1) ℃,将搅拌器的转速调节到使溶液产生2.5 cm深的旋涡,加入纸浆团,反应90 s,立即加入(100.0±0.1) mL 的硫酸亚铁铵(0.020 0±0.000 1)mol/L标准溶液,再用37 mL去离子水分次冲洗残留过硫酸亚铁铵的烧杯,洗液一并倒入反应烧杯中,继续搅拌10~15 s,此时溶液的总体积为250 mL。搅拌器停止后立即用玻璃砂芯过滤,移液管吸取(100.0±0.1) mL的滤液于250 mL锥形瓶中,用 (0.004 0±0.000 1) mol/L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淡红色在15 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如果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和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能准确控制在目标浓度,则用
(1) |
(2) |
式中,A表示贝克曼值,结果精确至0.1;C1 表示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C2 表示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V表示滴定100 mL滤液所消耗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m表示试样的绝干质量,g。
取4支比色管,分别加入20 mL的 0.004 mol/L高锰酸钾溶液;管a和管c加入1 mL 0.5 mol/L 的H2SO4溶液;管a和管b分别加入1 mL 1 mol/L的碘化钾溶液;管c加入25 mL 0.02 mol/L的酸性硫酸亚铁铵溶液,管d加入25 mL 0.02 mol/L的中性硫酸亚铁铵溶液。
方法 | 卡伯值(1~5) GB/T 1546—2018 | 高锰酸钾值(≤20) GB/T 1547—2004 | 贝克曼值 | ||
---|---|---|---|---|---|
定义 | 1 g绝干浆在特定条件下消耗0.020 0 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的毫升数 | 2 g绝干浆在特定条件下消耗0.004 0 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的毫升数 | |||
所得结果校正为相当于消耗高锰酸钾溶液加入量的50% | |||||
与纸浆反应的酸性氧化剂 | 试样量/g(以绝干计) | 2.5~5.5 | ≈1 | ≈2 | |
氧化剂 | 种类 | KMnO4 | |||
物质的量浓度/(mol· | 0.020 0 | 0.004 0 | |||
体积/mL | 25 | 25 | 100 | ||
强酸介质 | 种类 | H2SO4 | |||
物质的量浓度/( mol· | 2 | 0.5 | |||
体积/mL | 50 | 25 | 5 | ||
加水后的总体积/mL | 500 | 750 | 113 | ||
液比 | (0.5~1.1)∶100 | 1∶750 | 2∶113 | ||
总溶液中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 | 0.004 0 | ≈0.000 7 | ≈0.003 5 | ||
总溶液中硫酸的浓度/( mol· | 0.2 | ≈0.067 | ≈0.022 | ||
反应时间/min | 10 | 5 | 1.5 | ||
与过量氧化剂反应的还原剂 | 种类 | KI | (NH4)2Fe(SO4)2 | ||
物质的量浓度/( mol· | 1 | 0.020 0 | |||
体积/mL | 10 | 5 | 100 | ||
滴定试剂 | 种类 | Na2S2O3 | KMnO4 | ||
物质的量浓度/( mol· | 0.200 0 | 0.100 0 | 0.004 0 |
(a)卡伯值、高锰酸钾值
(3) |
(4) |
(b)贝克曼值
(5) |
序号 | 未漂马尼拉麻浆 | 未漂草浆 | ||||
---|---|---|---|---|---|---|
高锰酸钾值 | 卡伯值 | 贝克曼值 | 高锰酸钾值 | 卡伯值 | 贝克曼值 | |
1 | 4.1 | 4.6 | 26.2 | 6.0 | 8.0 | 45.5 |
2 | 4.1 | 4.6 | 25.8 | 6.3 | 8.3 | 45.6 |
3 | 4.0 | 4.4 | 26.1 | 6.7 | 7.7 | 41.6 |
4 | 3.5 | 3.8 | 23.4 | 6.4 | 7.5 | 41.1 |
5 | 4.1 | 4.7 | 27.1 | 6.1 | 7.0 | 40.0 |
6 | 4.0 | 4.6 | 26.0 | 5.8 | 6.9 | 36.3 |
7 | 3.9 | 4.4 | 25.0 | 5.9 | 6.8 | 35.6 |
8 | 4.0 | 4.6 | 26.2 | 7.8 | 9.7 | 57.3 |
9 | 4.0 | 4.6 | 25.8 | 7.2 | 8.7 | 50.2 |
10 | 4.2 | 5.0 | 28.2 | 7.2 | 8.9 | 52.0 |
1)低木质素纸浆的高锰酸钾值、卡伯值和贝克曼值的测试结果均精确至小数点后1位。使用高锰酸钾值的测试方法,测试值低,货物批次间的差异不大,且试剂的利用率低。
2)使用卡伯值的测试方法,通过增加试样量,可提升高锰酸钾消耗量与加入量的占比,提高测试精度。但同在“1 g绝干浆在特定条件下消耗0.020 0 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的毫升数”的定义下,测试值未有大的倍数差异。即使是采用由微量卡伯值
3)使用贝克曼值方法,高锰酸钾物质的量浓度由c(KMnO4)=0.020 0 mol/L调整为c(KMnO4)=0.004 0 mol/L,稀释了5倍,加上纸浆量增加1倍,贝克曼值的测试结果相比高锰酸钾值或卡伯值可放大数倍,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

图1 10批未漂马尼拉麻浆硬度的检测图
Fig. 1 Hardness monitoring diagram of 10-batch unbleached manila hemp
天津造纸公司1989年出版的《制浆造纸化学分析与操作》介绍了贝克曼值的定义及测试方法,并给出了高锰酸钾值在4~40之间的亚硫酸盐纸浆的贝克曼
高锰酸钾值 | 贝克曼值 | 高锰酸钾值 | 贝克曼值 | 高锰酸钾值 | 贝克曼值 |
---|---|---|---|---|---|
4 | 28 | 14 | 93 | 27 | 131 |
5 | 38 | 15 | 98 | 28 | 134 |
6 | 46 | 16 | 104 | 30 | 137 |
7 | 55 | 18 | 110 | 32 | 140 |
8 | 65 | 20 | 115 | 34 | 142 |
9 | 72 | 22 | 120 | 36 | 144 |
11 | 80 | 24 | 123 | 38 | 146 |
12 | 86 | 25 | 128 | 40 | 148 |
贝克曼值的优势在于低木质素纸浆,当纸浆高锰酸钾值>8(对应贝克曼值65)时,卡伯值和高锰酸钾值依然是行业的首选方案。因此,100 mL的高锰酸钾加入量已满足需求。据此,某企业贝克曼值减少了高锰酸钾加入量,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见
项目 | 原方 | 某企业方法 |
---|---|---|
试样的前处理方法 | 称取4份2 g风干的试料,2份测水分,2份用蒸馏水润湿,调节蒸馏水的加入量,使湿纸浆质量恰好等于10 g | 疏解后的湿浆,装入布袋拧干,或用脱水机脱水后揉散,此时水分在80%左右。称取4份约10 g(精确至0.005 g)试料,2份用于测水分,2份用于硬度测试 |
高锰酸钾加入量/mL | 150 | 100 |
加入硫酸亚铁铵溶液后的总溶液量/mL | 300 | 250 |
烧杯体积/mL | 1 000 | 500 |
反应时间/s | 30 | 90 |
计算公式 |
注 A表示贝克曼值; V表示滴定100 mL滤液所消耗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表示试样的绝干质量,g。
高锰酸钾与浆料反应的浓度、温度、反应时间均对测试结果有一定影响。贝克曼值与卡伯值、高锰酸钾值一致,温度宜控制在25 ℃左右。
某企业贝克曼值的测定方法中加入了100 mL的0.004 0 mol/L高锰酸钾,5 mL的H2SO4,连同10 g湿纸浆引入了约8 mL的水,与浆料反应的溶液总体积是113 mL,因此,总反应液中的高锰酸钾物质的量浓度约稀释为0.003 5 mol/L,在高锰酸钾值(0.000 7 mol/L)和卡伯值(0.004 0 mol/L)测试方法所选择的浓度间(见
反应中H2SO4的加入,有以下作用:①提供氧化还原反应中消耗的氢离子;②保证高锰酸钾在还原反应中稳定地生成二价锰离子;③硫酸亚铁铵是强酸弱碱盐,配制在酸性介质中可防止其水解。
高锰酸钾在反应中被还原为M
(6) |
(7) |
1)100 mL高锰酸钾溶液加入5 mL的H2SO4后,pH值为1.01,模拟湿纸浆带入的水分,再加入8 mL水,此时测得的pH值为1.08,低于侯月芳验证实验中的1.6
2)以某企业贝克曼值测试方法配制的酸性高锰酸钾,加入过量的还原剂后始终保持澄清,见

图2 高锰酸钾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的还原反应
Fig. 2 Reduction reaction of potassium permanganate in acidic and neutral condition
注 (a) 酸性高锰酸钾加入过量碘化钾;(b) 中性高锰酸钾加入过量碘化钾;(c) 酸性高锰酸钾加入过量酸性硫酸亚铁铵;(d) 中性高锰酸钾加入过量中性硫酸亚铁铵。

图3 贝克曼值测定过程中各步骤的状态
Fig. 3 Status of each step in the process of Bjorkman number determination
注 (a)浆料加入酸性高锰酸钾;(b)加入硫酸亚铁铵;(c)取出的100 mL滤液;(d)滴定终点。
在卡伯值1~5、高锰酸钾值20以下及某企业贝克曼值3个测试方法中,贝克曼值的液比最高,见
样品名称 | 贝克曼值 | 平均值 | RSD/% | ||
---|---|---|---|---|---|
未漂马尼拉麻浆 | 26.5 | 26.3 | 25.8 | 25.8 | 2.31 |
25.8 | 25.6 | 24.8 | |||
未漂草浆 | 33.2 | 32.7 | 33.0 | 32.8 | 0.63 |
32.7 | 32.7 | 32.8 | |||
未漂剑麻浆 | 39.9 | 39.9 | 40.2 | 40.2 | 0.73 |
40.6 | 40.5 | 40.3 |
注 RSD表示相对标准偏差。
卡伯值、高锰酸钾值和贝克曼值均是在特定实验条件下纸浆硬度的测试值,并不能真实反映浆料中还原性物质的总量,只要测试结果稳定可重复,即可用于指导生产。在反应时间的选择上,卡伯值选取10 min,高锰酸钾值选取5 min,而参考文献[
反应时间/s | 30 | 40 | 50 | 60 | 70 | 90 | 120 | 180 | 300 |
---|---|---|---|---|---|---|---|---|---|
测试值 | 38.7 | 40.1 | 40.4 | 41.0 | 43.8 | 44.7 | 45.0 | 46.8 | 49.7 |

图4 不同反应时间下未漂马尼拉麻浆的贝克曼值测试曲线
Fig. 4 Bjorkman number curve of an unbleached Manila pulp at different reaction times
对多种低木质素纸浆进行重复测定,具体实验数据见
卡伯值、高锰酸钾值和贝克曼值均是纸浆硬度的表征方法,均是在特定条件下,一定量的纸浆消耗特定浓度酸性高锰酸钾的毫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浆料中还原性物质的总量。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低木质素纸浆,贝克曼值显示了更优的灵敏度,更好地反映了纸浆批次间的差异,便于生产企业进行纵向追踪、横向比较。验证实验显示对低木质素纸浆优化后的贝克曼值方案实用、稳定、可重复再现。
参 考 文 献
吴学栋, 覃东铭, 李得钊, 等. 纸浆硬度值与纸浆残余木素含量[J]. 黑龙江造纸, 2019(1): 19-21. [百度学术]
WU X D, QIN D M, LI D Z, et al. Pulp Hardness Value and Residual Lignin Content of Pulp[J]. Heilongjiang Pulp & Paper, 2019(1): 19-21. [百度学术]
LI J, SEVASTYANOVA O, GELLERSTEDT 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appa Number and Oxidizable Structures in Bleached Kraft Pulps[J]. Journal of Pulp and Paper Science, 2002,28(8): 262-266. [百度学术]
李新生, 陈中豪, 罗 清. 废纸袋纸浆氧脱木素的实验[J]. 中国造纸, 2005,24(3):8-10. [百度学术]
LI X S, CHEN Z H, LUO Q. Study on Oxygen Delignification of the Pulp from Waste Paper-bag [J]. China Pulp & Paper, 2005,24(3):8-10. [百度学术]
罗 清, 赵 登, 张安龙, 等. 碱-酶预处理麦草工艺及其对成浆性能的影响[J]. 中国造纸, 2013,32(9):71-74. [百度学术]
LUO Q, ZHAO D, ZHANG A L, et al. Effect of Alkali and Xylanase Pre-treatment on Properties of Wheat Straw Pulp[J]. China Pulp & Paper, 2013,32(9):71-74. [百度学术]
石淑兰, 胡惠仁, 刘津明, 等. 巴克曼蒸煮助剂在非木纤维制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造纸学报, 2005, 20(1):46-50. [百度学术]
SHI S L, HU H R, LIU J M, et al. Experiments of Applying Cooking Aids to Non-wood Fiber Pulping[J]. Transactions of China Pulp and Paper, 2005, 20(1):46-50. [百度学术]
徐永建, 张美云. 自催化乙醇麦草浆纤维表面木素的化学法测定和脱除[J]. 中国造纸学报, 2007, 22(2):86-89. [百度学术]
XU Y J, ZHANG M Y. Chemically Removal and Measurement of Surface Lignin on Auto-catalyzed Ethanol Pulp[J]. Transactions of China Pulp and Paper, 2007, 22(2):86-89. [百度学术]
THOMSON S L, GUSTAFSON R R. Effects of Kappa Number Variability on Pulp Properties[J]. Tappi Journal, 2000,83(1):157-163. [百度学术]
张连珍, 方国荣, 周翼轮, 等. 制浆造纸化学分析与操作[R]. 天津: 天津造纸公司, 1989:407-409. [百度学术]
ZHANG L Z, FANG G R, ZHOU Y L, et al. Analysis and Operation of Pulping and Papermaking Chemistry[R]. Tianjin: Tianjian Papermaking Company, 1989:407-409. [百度学术]
刘仁庆. 纸浆硬度─海波值的测定[J]. 黑龙江造纸,1997(1):19-21. [百度学术]
LIU R Q. Pulp Hardness─Determination of Hypo Number[J]. Heilongjiang Pulp & Paper,1997(1):19-21. [百度学术]
MAŠURA V.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appa Number and the Permanganate Number of Western Hemlock Kraft Pulp[J]. Solutions! & Tappi Journal, 2004,3(10):9-10. [百度学术]
BERZINS V. Micro Kappa Number[J]. Pulp Pap Canada, 1966, 67(3):206-208. [百度学术]
CHAI X Y, ZHU J Y. Rapid Pulp Kappa Number Determination Using Spectrophotometry[J]. Journal of Pulp and Paper Science, 1999, 25(11):387-392. [百度学术]
LI J B, GELLERSTEDT G.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Kappa Number Determination[J]. Nordic Pulp & Paper Research Journal, 1998,13(2):147-152. [百度学术]